期刊文章
臺灣公共行政領域智識流動的研究:治理概念擴散與連接之初探
Exploring the Knowledge Transf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in Taiwan: The Connection of Governance Research
|
第 66 期
39-83
|
2018年(民國107年)6月 |
https://doi.org/10.29865/PAP.201806_(66).0002 |
摘要
自1930年代,「公共行政」從「政治科學」的領域分離之後,「認同危機」(identity crisis)持續地備受關注而成為研究主題,對此,Dwight Waldo便大聲疾呼樹立公共行政之獨特核心價值的必要性,以舒緩自我認同的問題。然而,在二十一世紀初,隨著「治理」時代的來臨,這兩門共生的學科的相互影響,自然就更值得加以關注。
爰此,本研究以當代公共行政炙手可熱的概念-治理,作為觀察公共行政與政治科學之間智識連結的基礎,並聚焦於「誰影響誰」(who influence whom)的課題。藉由回顧臺灣2001年到2017年政治學門TSSCI收錄期刊與治理議題相關之論文,透過後設分析、書目計量學與社會網絡分析等方法,試圖回答:1.治理研究在政治學門的發展趨勢為何?2.相關作者的屬性為何?3.從知識轉移的觀點觀察,存在何種智識網絡的結構?以及4.公共行政在該智識網絡中的角色與功能?
根據本研究的實證結果,第一,治理概念在2001-2005年出現,超過十篇文章發表於七個主要的TSSCI期刊中。第二,治理概念初期(2001-2005年)由政治科學領域的學者引入,並應用於國際關係與地方政府的研究。然而,在2011-2017年,大量的公共行政領域學者投入治理研究,並將其應用於各式各樣的學術議題。第三,透過網絡結構的分析,說明公共行政學者不僅扮演關鍵角色,同時也發揮知識掮客的功能,尤其鑽研於公私合夥與社區治理等議題的公共行政學者,更是舉足輕重。
整體而言,本研究發現臺灣公共行政領域在引介治理概念到學術界的過程中,具備十分重要的角色與功能。其藉由知識形塑與轉化的歷程,促成治理概念跨領域的流動,也就是,先將治理概念「內向引進」(inbound)於公共行政領域,接著經歷理論的磨合及融合,再將治理概念「向外輸出」(outbound)至其他相關領域。此一結果,說明公共行政在政治科學的領域中,扮演智識掮客之特殊角色。
公共行政、知識轉移與分享、後設分析、社會網絡分析、治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