期刊文章

從形式參與邁向實質參與的公共治理:哲學與理論的分析

From Ostensible Citizen Participation Toward Authentic Participatory Public Governance: Philosophy and Theory

第 52 期
39-86
2011年(民國100年)6月
https://doi.org/10.29865/PAP.201106.0002

摘要

20世紀初迄今,自由社會中政治運作模式大致爲多元論和公共選擇論所描述的型態,它們所標榜的價值之一就是「參與」。但就本文的分析,多元論和公共選擇論的民主政治建築在自利取向的利益共謀基礎上,它們並不能夠促成實質參與,也因而難以實現社會公正。此種自利取向的民主政治,幾與傳統西方政治思想所嚮往的「求善的治理(善治)」背道而馳,也經常導致壟斷性的政治操作,不僅分配的權力往往掌握在少數政治精英之手,更重要的是分配的結果可能嚴重違背人民的期望。因此在20世紀末葉,主張直接民主或實質參與的呼聲日隆,自利取向的民主政治正朝以實質參與爲基礎的公民治理轉型。本文將以公民意識與社群觀念爲哲學基礎,並以真誠對話爲理論基礎,提出所謂實質參與的公共治理。本文的鋪陳架構如後:第一、從哲學以及理論與實踐層面分析自利取向的民主政治;第二、再從哲學以及理論與實踐層面省思自利取向的民主政治之限制;第三、闡述實質參與的公共治理之哲學基礎;第四、提出實質參與的公共治理之理論基礎與實踐原則;第五、評價實質參與的公共治理之可行性及其對民主政治的貢獻。最後,綜合以上分析提出總結。

公民意識、社群、實質參與、公共對話、公共治理